MAC使用鸿蒙DevEco-Studio开发工具配置环境时出现“Network connection failed. Check the network or HTTP proxy settings.”,网络连接问题,无法下载SDK的解决方法

 鸿蒙  MAC使用鸿蒙DevEco-Studio开发工具配置环境时出现“Network connection failed. Check the network or HTTP proxy settings.”,网络连接问题,无法下载SDK的解决方法已关闭评论
11月 102023
 

MAC机器使用鸿蒙DevEco-Studio开发工具配置环境时,出现“Network connection failed. Check the network or HTTP proxy settings.”,提示无法下载SDK,起先没在意,后来发现测试代码时一直提示下载的SDK版本有问题,而且提示下载的版本与已安装的sdk版本不同,百思不得其解, 搜索了下网上的资料发现其实问题出现在 “系统的区域设定“上,请将机器上的区域设置为“中国大陆”,我的机器设置为零香港,然后关闭工具,再重新打开DevEco-Studio(change the region code toCN. close DevEco Studio and reopen), 搞定!  
DONE!

mac 双系统(macOS、win)设置默认启动系统(从 macOS 设定默认操作系统,从 Windows 启动进入 macOS)

 mac, macpro  mac 双系统(macOS、win)设置默认启动系统(从 macOS 设定默认操作系统,从 Windows 启动进入 macOS)已关闭评论
1月 262023
 

从 macOS 设定默认操作系统

Windows 安装好之后,你可以将默认操作系统设为 macOS 或 Windows。默认操作系统就是你打开或重新启动 Mac 时想使用的系统。

  1. 在 macOS 中,选取苹果菜单  >“系统设置”,点按边栏中的“通用” ,然后点按右侧的“启动磁盘”。(你可能需要向下滚动。)
  2. 点按想要使用的默认操作系统所在的启动磁盘。
  3. 点按“使用密码”,输入管理员名称和密码,然后点按“解锁”(或使用触控 ID)。
  4. 如果你想要现在使用该默认操作系统启动,请点按“重新启动”。

下次打开或重新启动 Mac 时,将使用默认操作系统启动。

 

从 Windows 启动进入 macOS

在 Mac 上的 Windows 中,执行以下一项操作:

  • 使用“启动管理器”重新启动:重新启动 Mac,然后立即按住 Option 键。在“启动管理器”窗口出现时,松开 Option 键,选择 macOS 启动磁盘,然后按下 Return 键。如果你使用的 Mac 笔记本电脑外接了键盘,请确定你按住的是内建键盘上的 Option 键。
  • 使用“启动转换控制面板”重新启动:单击任务栏右侧的 显示隐藏图标的箭头,单击“启动转换”图标 ,然后选取“在 macOS 中重新启动”。这也会将默认操作系统设定为 macOS。

mac 安装双系统后, win 10里使用 bootcamp 无法切回到macos 系统解决方法

 mac, macpro, windows  mac 安装双系统后, win 10里使用 bootcamp 无法切回到macos 系统解决方法已关闭评论
1月 192023
 

mac pro 使用启动助理(bootcamp)安装了win10双系统, 在默认进入win10系统后,通过右下角的bootcamp的“在macos中重新启动…”菜单无法切入到macos。 解决方法如下:

  1.  干脆不在win10系统里切换,重新启动机器, 同时按住option键, 等出现启动盘,选择对应macos的磁盘进入即可。
  2. 但上一种方法总觉得还是不够好,既然已经有切换菜单,为什么不行呢?其实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当前的bootcamp版本太低了,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进入 C:\Program Files (x86)\Apple Software Update, 双击SoftwareUpdate.exe,点击“安装”,安装升级完后,再试着切换下,一般都能成功了

DONE!

win 10 家庭版没有本地安全策略的添加方法及所在位置路径

 windows  win 10 家庭版没有本地安全策略的添加方法及所在位置路径已关闭评论
7月 162022
 

win 10 家庭版默认是没有本地安全策略的, 但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添加。

  1. 新建一个bat文件,内容如下:

@echo off

pushd “%~dp0″

dir /b C:\Windows\servicing\Packages\Microsoft-Windows-GroupPolicy-ClientExtensions-Package~3*.mum >List.txt

dir /b C:\Windows\servicing\Packages\Microsoft-Windows-GroupPolicy-ClientTools-Package~3*.mum >>List.txt

for /f %%i in (‘findstr /i . List.txt 2^>nul’) do dism /online /norestart /add-package:”C:\Windows\servicing\Packages\%%i”

pause

2.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看到它反复安装好几次,没关系,等提示“按任意键继续”后按键结束, 安装完毕。

 

“本地安全策略”位置在哪里?

打开“控制面板”, 将“查看方式”调整为“大图标”,找到“管理工具”并点击, 就能看到“”“本地安全策略”了

DONE!

 

oracle下使用for update 和 rowid的区别

 oracle  oracle下使用for update 和 rowid的区别已关闭评论
5月 092022
 

使用oracle工具查询并修改数据时,为了简单经常会直接使用select …. for update语句,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你查询显示就打开了事务,显示的记录即使不修改实际也被锁定了。其实可以使用 select …, rowid from xxx的方式, 使用这种方式,只有当你编辑数据时才打开事务锁定,编辑完成保存提交释放事务

for update:

当语句运行时,事务提前打开,会在对应行(where子句)加上行级锁,无where子句等于全表上锁。若遇到客户端断网、测试人员忘记提交\回滚事务,则会发生锁表。

rowid: 运行后, 事务不会自动打开,并未给数据加上行级锁(通过物理地址去确定某一行数据),但可以编辑数据,提交事务的瞬间完成打开事务上锁、提交、解锁等动作,不易发生锁表

Eclipse使用 junit测试 报 “The builder launch configuration could not be found” 错误的解决办法

 eclipse, junit  Eclipse使用 junit测试 报 “The builder launch configuration could not be found” 错误的解决办法已关闭评论
4月 112022
 

Eclipse使用 junit测试, 报 “The builder launch configuration could not be found” 错误

解决方法如下:

  1. Package Explorer 视图下选中项目名
  2.  右键项目名,然后选择Properties 或者 在Eclipse 工具栏中选择 Project -> Properties
  3. 弹出的 Properties 对话框中,点击 Builders
  4. 将没有勾选,缺失的 builder 移除掉
  5. 点击 OK 按钮

DONE!

ibatis 里出现错误 “could not find sql statement to include with refid xxx”

 java, mybatis  ibatis 里出现错误 “could not find sql statement to include with refid xxx”已关闭评论
4月 112022
 

ibatis 测试时出现错误提示:  “could not find sql statement to include with refid xxx” , 出现这种错误一般是下面两种情况引起:

  1. refid引用的sqlid不正确, 自己好好检查下。
  2. refid正确,但还是报错, 可能原因是: sql refid定义的位置必须在引用的语句之前,否则会出错。

 

DONE!

mac下使用visual studio Code, 打开新终端输入命令,提示“Operation not permitted”的问题解决

 mac, macpro  mac下使用visual studio Code, 打开新终端输入命令,提示“Operation not permitted”的问题解决已关闭评论
2月 202022
 

mac pro,使用visual studio Code, 软件内新建终端并输入命令,提示“Operation not permitted”。

解决方法:

步骤 1。左上角 Apple 菜单并选择System Preferences(系统偏好设置)

步骤 2Security & Privacy(安全性和隐私)控制面板中选择。

步骤 3。选择Privacy(隐私)选项卡,然后从左侧菜单中选择Full Disk Access(完全磁盘访问权限)

 4步。Lock Icon单击首选项面板左下角的🔓并用管理员级别登录进行身份验证。

步骤 5。现在单击选中以添加具有Full Disk Access的Visual Studio Code应用程序。

 

DONE!

Mac 如何设置只使用黑色墨盒(佳能Canon E479为例)

 mac, macpro  Mac 如何设置只使用黑色墨盒(佳能Canon E479为例)已关闭评论
12月 182021
 

Mac 如何设置只使用黑色墨盒(佳能Canon E479为例,其它应该也类似)

打开“系统偏好设置” -> “打印机与扫描仪”

再根据下图中设置即可:

“选项与耗材” -》 “使用工具” -〉“打开打印机实用工具” -》 “墨盒设置” -〉“仅黑色”

 

Mac 打印如何设置为灰度打印(以佳能Canon E479,使用“预览”应用为例)

 mac  Mac 打印如何设置为灰度打印(以佳能Canon E479,使用“预览”应用为例)已关闭评论
12月 182021
 

Mac 打印时如何设置为灰度打印:

以佳能Canon E479,使用“预览”应用为例:

  1. 使用“预览”应用打开文档,并通过菜单打开 “打印 …”

2. 选择“质量与介质类型”,  不同的应用或打印机可能这边的描述不太一样。

3. 勾选“灰度打印”

直接点“打印”即可灰度打印。

4.  这样每次都要设置比较麻烦,可以将此设置保存为预设。 操作如下:选择“将当前设置存储为预置”

重命名:

此后选择这个设置即可

 

DONE!

理解线程池运行过程(ThreadPoolExecutor举例,打印线程池当前线程数、队列任务数、已完成数等信息)

 java  理解线程池运行过程(ThreadPoolExecutor举例,打印线程池当前线程数、队列任务数、已完成数等信息)已关闭评论
11月 292021
 

jdk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方式来生成线程池, 如Executors.newxxxxxx的方式, 实现实际使用的都是以下ThreadPoolExecutor的方法:

/**
* Creates a new {@code ThreadPoolExecutor} with the given initial
* parameters.
*
* @param corePoolSize the number of threads to keep in the pool, even
* if they are idle, unless {@code allowCoreThreadTimeOut} is set
* @param maximumPoolSize the maximum number of threads to allow in the
* pool
* @param keepAliveTime when the number of threads is greater than
* the core, this is the maximum time that excess idle threads
* will wait for new tasks before terminating.
* @param unit the time unit for the {@code keepAliveTime} argument
* @param workQueue the queue to use for holding tasks before they are
* executed. This queue will hold only the {@code Runnable}
* tasks submitted by the {@code execute} method.
* @param threadFactory the factory to use when the executor
* creates a new thread
* @param handler the handler to use when execution is blocked
* because the thread bounds and queue capacities are reached
*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f one of the following holds:<br>
* {@code corePoolSize < 0}<br>
* {@code keepAliveTime < 0}<br>
* {@code maximumPoolSize <= 0}<br>
* {@code maximumPoolSize < corePoolSize}
*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code workQueue}
* or {@code threadFactory} or {@code handler} is null
*/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线程池的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创建线程池, 然后根据任务的数量逐步将线程增大到corePoolSize数量, 如果此时任有任务增加, 则放置到workQueue中, 直到workQueue爆满为止, 然后继续增加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增加处理能力,最终达到maximumPoolSize。 如果此时还是有任务增加进来会怎样呢 ? 这就需要handler来处理了,或者丢弃新任务, 或者拒绝新任务,或者挤占已有任务等。在任务队列何线程池都饱和情况下,一旦有线程处于等待(任务处理完毕, 没有新任务增加)状态的时间超过keepAliveTime,则该线程终止, 也就是说池中的线程数量会足部降低, 直至为corePoolSize数量为止。 至于threadFactory,可以自己新增一个,设置线程的自定义名称, daemon状态,便于后续排查错误。

我们用一个测试程序来帮助理解线程池的运行过程:

public class ThreadPoolTest {

private static ExecutorService es = new ThreadPoolExecutor(50, 100, 0L, TimeUnit.MILLISECONDS,new LinkedBlockingQueue<Runnable>(10000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
es.execute(() -> {
System.out.print(1);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ThreadPoolExecutor tpe = ((ThreadPoolExecutor) es);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
int queueSize = tpe.getQueue().size();
System.out.println(“当前排队任务数:” + queueSize);

int activeCount = tpe.getActiveCount();
System.out.println(“当前活动线程数:” + activeCount);

long completedTaskCount = tpe.getCompletedTaskCount();
System.out.println(“执行完成线程数:” + completedTaskCount);

long taskCount = tpe.getTaskCount();
System.out.println(“总线程数:” + taskCount);

Thread.sleep(3000);
}
}

}

 

程序每3秒打印一次线程池情况: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当前排队线程数:99950
当前活动线程数:50
执行完成线程数:0
总线程数:1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当前排队线程数:99849
当前活动线程数:50
执行完成线程数:127
总线程数:1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当前排队线程数:99700
当前活动线程数:50
执行完成线程数:250
总线程数:1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当前排队线程数:99550
当前活动线程数:50
执行完成线程数:400
总线程数:1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当前排队线程数:99400
当前活动线程数:50
执行完成线程数:550
总线程数:1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当前排队线程数:99250
当前活动线程数:50
执行完成线程数:700
总线程数:100000

。。。。。。

可以看到当前活动的线程数永远都是50, 为什么就没有突破?怎么没到100呢? 大家可以思考下,相信看了上面的描述,很容易就能理解了,DONE!

 

linux/window环境下设置ipv6和ipv4优先级

 linux, windows  linux/window环境下设置ipv6和ipv4优先级已关闭评论
10月 082021
 

一台机器系统配置ipv6地址和ipv4地址,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网站V6的速度比V4差很多, 如果想设置下优先顺序, 该如何设置呢?

 

Linux设置ipv4优先:

 可以将IPv4设置为优先。
[root@localhost ~]#vi /etc/gai.conf
找到 下面一行
#precedence ::ffff:0:0/96  100
将其改为(把最前面的#号删除)
precedence ::ffff:0:0/96  100
Windows设置ipv4优先:

Windows 平台也有这样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有二个,一个是把 Windows 的 IPv6 关闭,另一个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设置优先级。

 

1. 以系统管理者身份执行 命令提示字元,查询连线顺序
netsh interface ipv6 show prefixpolicies

优先顺序 标签 前缀
———- —– ——————————–
50 0 ::1/128
40 1 ::/0
35 4 ::ffff:0:0/96
30 2 2002::/16
5 5 2001::/32

IPv4 ::ffff:0:0/96 的顺序是 35

排第一的是50, 这时候系统是以 IPv6 为优先

2. 修改顺序,让 IPv4 优先,数字越大,优先性愈高
netsh interface ipv6 set prefixpolicy ::ffff:0:0/96 60 4
就是以 IPv4 为优先

改回來
netsh interface ipv6 set prefixpolicy ::ffff:0:0/96 35 4

 

DONE!!!!

手机蓝牙与mac pro传送文件失败问题解决

 mac  手机蓝牙与mac pro传送文件失败问题解决已关闭评论
9月 162021
 

使用手机与已经蓝牙配对的mac pro机器传送文件,却总提示失败。 解决方法如下:

mac机器还需要打开共享的权限:

打开“系统偏好设置”  -> 选择“共享”  -> 勾选左边的“蓝牙共享”,也可以在右侧界面做一些接收文件存放默认路径等的设置。

DONE!

ubuntu安装、查看已安装包的方法(转)

 ubuntu  ubuntu安装、查看已安装包的方法(转)已关闭评论
9月 162021
 

网上发现的一篇很好的关于ubuntu下查看或安装包的方法的文章,转载分享下,原文链接见文末。

 

说明:由于图形化界面方法(如Add/Remove… 和Synaptic Package Manageer)比较简单,所以这里主要总结在终端通过命令行方式进行的软件包安装、卸载和删除的方法。

一、Ubuntu中软件安装方法

1、APT方式

(1)普通安装:apt-get install softname1 softname2 …;

(2)修复安装:apt-get -f install softname1 softname2… ;(-f Atemp to correct broken dependencies)

(3)重新安装:apt-get –reinstall install softname1 softname2…;

2、Dpkg方式

(1)普通安装:dpkg -i package_name.deb

3、源码安装(.tar、tar.gz、tar.bz2、tar.Z)

首先解压缩源码压缩包然后通过tar命令来完成

a.解xx.tar.gz:tar zxf xx.tar.gz
b.解xx.tar.Z:tar zxf xx.tar.Z
c.解xx.tgz:tar zxf xx.tgz
d.解xx.bz2:bunzip2 xx.bz2
e.解xx.tar:tar xf xx.tar

然后进入到解压出的目录中,建议先读一下README之类的说明文件,因为此时不同源代码包或者预编译包可能存在差异,然后建议使用ls -F –color或者ls -F命令(实际上我的只需要 l 命令即可)查看一下可执行文件,可执行文件会以*号的尾部标志。

一般依次执行./configure

make

sudo make install

即可完成安装。

二、Ubuntu中软件包的卸载方法

1、APT方式

(1)移除式卸载:apt-get remove softname1 softname2 …;(移除软件包,当包尾部有+时,意为安装)

(2)清除式卸载 :apt-get –purge remove softname1 softname2…;(同时清除配置)

清除式卸载:apt-get purge sofname1 softname2…;(同上,也清除配置文件)

2、Dpkg方式

(1)移除式卸载:dpkg -r pkg1 pkg2 …;

(2)清除式卸载:dpkg -P pkg1 pkg2…;

 

三、Ubuntu中软件包的查询方法

Dpkg 使用文本文件来作为数据库.通称在 /var/lib/dpkg 目录下. 通称在 status 文件中存储软件状态,和控制信息. 在 info/ 目录下备份控制文件, 并在其下的 .list 文件中记录安装文件清单, 其下的 .mdasums 保存文件的 MD5 编码.

体验使用数据库的时刻到了:

$ dpkg -l Desired=Unknown/Install/Remove/Purge/Hold | Status=Not/Installed/Config-files/Unpacked/Failed-config/Half-installed |/ Err?=(none)/Hold/Reinst-required/X=both-problems (Status,Err: uppercase=bad) ||/ Name Version Description +++-===========-================-======================================== ii aalib1 1.4p5-28 ascii art library - transitional package ii adduser 3.85 Add and remove users and groups ii alien .63 install non-native packages with dpkg ... ... 

每条记录对应一个软件包, 注意每条记录的第一, 二, 三个字符. 这就是软件包的状态标识, 后边依此是软件包名称, 版本号, 和简单描述.

  • 第一字符为期望值,它包括:
    • u 状态未知,这意味着软件包未安装,并且用户也未发出安装请求.
    • i 用户请求安装软件包.
    • r 用户请求卸载软件包.
    • p 用户请求清除软件包.
    • h 用户请求保持软件包版本锁定.
  • 第二列,是软件包的当前状态.此列包括软件包的六种状态.
    • n 软件包未安装.
    • i 软件包安装并完成配置.
    • c 软件包以前安装过,现在删除了,但是它的配置文件还留在系统中.
    • u 软件包被解包,但还未配置.
    • f 试图配置软件包,但是失败了.
    • h 软件包安装,但是但是没有成功.
  • 第三列标识错误状态,可以总结为四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标识没有问题,为空. 其它三种符号则标识相应问题.
    • h 软件包被强制保持,因为有其它软件包依赖需求,无法升级.
    • r 软件包被破坏,可能需要重新安装才能正常使用(包括删除).
    • x 软包件被破坏,并且被强制保持.

也可以以统配符模式进行模糊查询, 比如我要查找以nano字符开始的所有软件包:

$ dpkg -l nano* Desired=Unknown/Install/Remove/Purge/Hold | Status=Not/Installed/Config-files/Unpacked/Failed-config/Half-installed |/ Err?=(none)/Hold/Reinst-required/X=both-problems (Status,Err: uppercase=bad) ||/ Name Version Description +++-==============-==============-============================================ ii nano 1.3.10-2 free Pico clone with some new features pn nano-tiny <none>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un nanoblogger <none>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以上状态说明: 系统中安装了 nano 版本为 1.3.10-2 ;安装过 nano-tiny , 后来又清除了; 从未安装过nanoblogger .

如果觉得 dpkg 的参数过多, 不利于记忆的话, 完全可以使用 dpkg-query 进行 dpkg 数据库查询.

应用范例:

  • 查询系统中属于nano的文件:

    $ dpkg –listfiles nano

    or

    $ dpkg-query -L nano

  • 查看软件nano的详细信息:

    $ dpkg -s nano

    or

    $ dpkg-query -s nano

  • 查看系统中软件包状态, 支持模糊查询:

    $ dpkg -l

    or

    $dpkg-query -l

  • 查看某个文件的归属包:

    $ dpkg-query -S nano

    or

    $ dpkg -S nano

三、其他应用总结

apt-cache search # ——(package 搜索包)
apt-cache show #——(package 获取包的相关信息,如说明、大小、版本等)
apt-get install # ——(package 安装包)
apt-get install # —–(package –reinstall 重新安装包)
apt-get -f install # —–(强制安装, “-f = –fix-missing”当是修复安装吧…)
apt-get remove #—–(package 删除包)
apt-get remove –purge # ——(package 删除包,包括删除配置文件等)
apt-get autoremove –purge # —-(package 删除包及其依赖的软件包+配置文件等(只对6.10有效,强烈推荐))
apt-get update #——更新源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安装的包
apt-get dist-upgrade # ———升级系统
apt-get dselect-upgrade #——使用 dselect 升级
apt-cache depends #——-(package 了解使用依赖)
apt-cache rdepends # ——(package 了解某个具体的依赖,当是查看该包被哪些包依赖吧…)
apt-get build-dep # ——(package 安装相关的编译环境)
apt-get source #——(package 下载该包的源代码)
apt-get clean && apt-get autoclean # ——–清理下载文件的存档 && 只清理过时的包
apt-get check #——-检查是否有损坏的依赖
dpkg -S filename —–查找filename属于哪个软件包
apt-file search filename —–查找filename属于哪个软件包
apt-file list packagename —–列出软件包的内容
apt-file update –更新apt-file的数据库

dpkg –info “软件包名” –列出软件包解包后的包名称.
dpkg -l –列出当前系统中所有的包.可以和参数less一起使用在分屏查看. (类似于rpm -qa)
dpkg -l |grep -i “软件包名” –查看系统中与”软件包名”相关联的包.
dpkg -s 查询已安装的包的详细信息.
dpkg -L 查询系统中已安装的软件包所安装的位置. (类似于rpm -ql)
dpkg -S 查询系统中某个文件属于哪个软件包. (类似于rpm -qf)
dpkg -I 查询deb包的详细信息,在一个软件包下载到本地之后看看用不用安装(看一下呗).
dpkg -i 手动安装软件包(这个命令并不能解决软件包之前的依赖性问题),如果在安装某一个软件包的时候遇到了软件依赖的问题,可以用apt-get -f install在解决信赖性这个问题.
dpkg -r 卸载软件包.不是完全的卸载,它的配置文件还存在.
dpkg -P 全部卸载(但是还是不能解决软件包的依赖性的问题)
dpkg -reconfigure 重新配置

apt-get install
下载软件包,以及所有依赖的包,同时进行包的安装或升级。如果某个包被设置了 hold (停止标志,就会被搁在一边(即不会被升级)。更多 hold 细节请看下面。
apt-get remove [–purge]
移除 以及任何依赖这个包的其它包。
–purge 指明这个包应该被完全清除 (purged) ,更多信息请看 dpkg -P。

apt-get update
升级来自 Debian 镜像的包列表,如果你想安装当天的任何软件,至少每天运行一次,而且每次修改了
/etc/apt/sources.list 後,必须执行。

apt-get upgrade [-u]
升 级所有已经安装的包为最新可用版本。不会安装新的或移除老的包。如果一个包改变了依赖关系而需要安装一个新的包,那么它将不会被升级,而是标志为 hold。apt-get update 不会升级被标志为 hold 的包 (这个也就是 hold 的意思)。请看下文如何手动设置包为 hold。我建议同时使用 ‘-u’ 选项,因为这样你就能看到哪些包将会被升级。

apt-get dist-upgrade [-u]
和 apt-get upgrade 类似,除了 dist-upgrade 会安装和移除包来满足依赖关系。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apt-cache search
在软件包名称和描述中,搜索包含xxx的软件包。

apt-cache show
显示某个软件包的完整的描述。

apt-cache showpkg
显示软件包更多细节,以及和其它包的关系。

dselect
console-apt
aptitude
gnome-apt
APT 的几个图形前端(其中一些在使用前得先安装)。这里 dselect 无疑是最强大的,也是最古老,最难驾驭。

普通 Dpkg 用法
dpkg -i
安装一个 Debian 包文件,如你手动下载的文件。

dpkg -c
列出 的内容。

dpkg -I
从 中提取包信息。

dpkg -r
移除一个已安装的包。

dpkg -P
完全清除一个已安装的包。和 remove 不同的是,remove 只是删掉数据和可执行文件,purge 另外还删除所有的配制文件。

dpkg -L
列出 安装的所有文件清单。同时请看 dpkg -c 来检查一个 .deb 文件的内容。

dpkg -s
显示已安装包的信息。同时请看 apt-cache 显示 Debian 存档中的包信息,以及 dpkg -I 来显示从一个 .deb 文件中提取的包信息。

dpkg-reconfigure
重 新配制一个已经安装的包,如果它使用的是 debconf (debconf 为包安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配制界面)。你能够重新配制 debconf 它本身,如你想改变它的前端或提问的优先权。例如,重新配制 debconf,使用一个 dialog 前端,简单运行:

dpkg-reconfigure –frontend=dialog debconf (如果你安装时选错了,这里可以改回来哟:)

echo ” hold” | dpkg –set-selections
设置 的状态为 hlod (命令行方式)

dpkg –get-selections “”
取的 的当前状态 (命令行方式)

支持通配符,如:
Debian:~# dpkg –get-selections *wine*
libwine hold
libwine-alsa hold
libwine-arts hold
libwine-dev hold
libwine-nas hold
libwine-print hold
libwine-twain hold
wine hold
wine+ hold
wine-doc hold
wine-utils hold

例如:
大家现在用的都是 gaim-0.58 + QQ-plugin,为了防止 gaim 被升级,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方法一:
Debian:~# echo “gaim hold” | dpkg –set-selections
然後用下面命令检查一下:
Debian:~# dpkg –get-selections “gaim”
gaim hold
现在的状态标志是 hold,就不能被升级了。

如果想恢复怎么办呢?
Debian:~# echo “gaim install” | dpkg –set-selections
Debian:~# dpkg –get-selections “gaim”
gaim install
这时状态标志又被重置为 install,可以继续升级了。

同志们会问,哪个这些状态标志都写在哪个文件中呢?
在 /var/lib/dpkg/status 里,你也可以通过修改这个文件实现 hold。

有时你会发现有的软件状态标志是 purge,不要奇怪。
如:事先已经安装了 amsn,然後把它卸了。
apt-get remove –purge amsn
那么状态标志就从 install 变成 purge。

方法二:
在/etc/apt 下手动建一个 preferences 文件
内容:
Package: gaim
Pin: version 0.58*
保存

dpkg -S
在包数据库中查找 ,并告诉你哪个包包含了这个文件。(注:查找的是事先已经安装的包)

——————————————–
Debian的软件包管理工具命令不完全列表
——————————————–
Debian系统中所有的包信息都在/var/lib/dpkg下.其中/var/lib/dpkg/info目录中保存了各个软件包的信息及管理文件.每个文件的作用如下:
以 “.conffiles”     结尾的文件记录软件包的配置列表.
以 “.list”          结尾的文件记录了软件包的文件列表,用户可在文件当中找到软件包文件的具体安装位置.
以 “.md5sums”       结尾的文件记录了md5信息,用来进行包的验证的.
以 “.config”        结尾的文件是软件包的安装配置角本.
以 “.postinst”      角本是完成Debian包解开之后的配置工作,通常用来执行所安装软件包相关的命令和服务的重新启动.
以 “.preinst”       角本在Debain解包之前运行,主要作用是是停止作用于即将升级的软件包服务直到软件包安装或和升级完成.
以 “.prerm”         脚本负责停止与软件包关联的daemon服务,在删除软件包关联文件之前执行.
以 “.postrm”        脚本负责修改软件包链接或文件关联,或删除由它创建的文件.

/var/lib/dpkg/available是软件包的描述信息.
包括当前系统中所有使用的Debian安装源中所有的软件包,还包括当前系统中已经安装和未安装的软件包.

1.dpkg包管理工具

dpkg -r 卸载软件包.不是完全的卸载,它的配置文件还存在.
dpkg –info “软件包名” –列出软件包解包后的包名称.
dpkg -l     –列出当前系统中所有的包.可以和参数less一起使用在分屏查看.
dpkg -l |grep -i “软件包名” –查看系统中与”软件包名”相关联的包.
dpkg -s   查询已安装的包的详细信息. dpkg -L   查询系统中已安装的软件包所安装的位置.
dpkg -S   查询系统中某个文件属于哪个软件包.
dpkg -I   查询deb包的详细信息,在一个软件包下载到本地之后看看用不用安装(看一下呗).
dpkg -i 手动安装软件包(这个命令并不能解决软件包之前的依赖性问题),如果在安装某一个软件包的时候遇到了软件依赖的问题,可以用apt-get -f install在解决信赖性这个问题.
dpkg -reconfigure 重新配置
dpkg -P 全部卸载(但是还是不能解决软件包的依赖性的问题)

 

2. apt高级包管理工具
(1)GTK图形的”synaptic”,这是APT的前端工具.
(2)”aptitude”,这也是APT的前端工具.
用APT管理工具进行包的管理,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做源:
(1)拿安装盘做源,方法如下:
apt-cdrom ident        扫描光盘的信息
apt-cdrom add          添加光盘源
(2)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源添加到/etc/apt/source.list中,之后更新列apt-get update

APT管理工具常用命令
apt-cache 加上不同的子命令和参数的使用可以实现查找,显示软件,包信息及包信赖关系等功能.
apt-cache stats 显示当前系统所有使用的Debain数据源的统计信息.
apt-cache search +”包名”,可以查找相关的软件包.
apt-cache show   +”包名”,可以显示指定软件包的详细信息.
apt-cache depends +”包名”,可以查找软件包的依赖关系.
apt-get upgrade   更新系统中所有的包到最新版
apt-get install   安装软件包
apt-get –reindtall install 重新安装软件包
apt-get remove 卸载软件包
apt-get –purge remove 完全卸载软件包
apt-get clean 清除无用的软件包
在用命令apt-get install之前,是先将软件包下载到/var/cache/apt/archives中,之后再进行安装的.所以我们可以用apt-get clean清除/var/cache/apt/archives目录中的软件包.

源码包安装
apt-cache showsrc 查找看源码包的文件信息(在下载之前)
apt-get source 下载源码包.
apt-get build-dep +”包名” 构建源码包的编译环境.

 

清除处于rc状态的软件包

dpkg -l |grep ^rc|awk ‘{print $2}’ |tr [“\n”] [” “] | sudo xargs dpkg -P –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forward/archive/2012/01/10/2318483.html

 

window 下使用Qt MaintenanceTool.exe 提示至少需要一个有效且已启用的储存库的问题解决

 QT  window 下使用Qt MaintenanceTool.exe 提示至少需要一个有效且已启用的储存库的问题解决已关闭评论
8月 272021
 

window 下使用Qt MaintenanceTool.exe 提示至少需要一个有效且已启用的储存库的问题解决

 

解决方法:

1、选择左下角的设置,进入如图界面,然后选择“临时存储库”

2、手动添加​临时储存库要定位一个储存有QT在线安装镜像的地址,这个地址可以从这里选择  http://download.qt.io/static/mirrorlist/

在这个网站,显示了各国的qt镜像站点,中国有四个,随便选站点击HTTP会进入一个网络文件夹。

以此进入如下路径:/online/qtsdkrepository/windows_x86/root/qt/ 。比如选中科大的, 然后把对应路径https://mirrors.ustc.edu.cn/qtproject/online/qtsdkrepository/windows_x86/root/qt/添加到临时存储库中。然后就可以增删组件了。

DONE!!